成语词典

  • 查询
  • 位置查询

鸡骨支床

jī gǔ zhī chuáng

【成语解释】
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。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
【成语典故】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,俱以孝称,王鸡骨支床,和哭泣备礼。”
【常用程度】
生僻
【感情色彩】
贬义词
【近义词】
瘦骨嶙峋
【成语结构】
主谓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成语故事】
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,和峤按照风俗习惯,守孝三年,神气丝毫没有损伤。而王戎则不同,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,整天陪伴父母的灵,十分伤心,而且吃的很少,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,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