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血未干
kǒu xuè wèi gān
- 【成语解释】
- 古时订立盟约,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。指订约不久就毁约。
- 【成语典故】
- 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”
- 【常用程度】
- 生僻
- 【感情色彩】
- 贬义词
- 【近义词】
- 尸骨未寒
- 【反义词】
- 歃血为盟
- 【成语结构】
- 主谓式
- 【产生年代】
- 古代
- 【成语故事】
- 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不断打仗,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,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,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,签订合约。不久,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,晋国坐视不救,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