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管齐下
shuāng guǎn qí xià
- 【成语解释】
- 管:指笔。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。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。
- 【成语典故】
- 宋·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故事拾遗》:“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。尤于画松特出意象,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,一为生枝,一为枯干,势凌风雨,气傲烟霞。”
- 【常用程度】
- 常用
- 【感情色彩】
- 褒义词
- 【近义词】
- 齐头并进、并驾齐驱
- 【反义词】
- 另起炉灶
- 【成语结构】
- 主谓式
- 【产生年代】
- 古代
- 【成语故事】
-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燥,他擅长画山水、松石,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。张燥作画的时候,有与众不同的地方,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,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。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,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,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,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,人们都说他是神笔。张燥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: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;二是用手指画画,他拿一块白绢,用手指蘸上颜料,左抹右涂,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