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词典

  • 查询
  • 位置查询

喜形于色

xǐ xíng yú sè

【成语解释】
形:表现;色:脸色。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。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【成语典故】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纳谏》:“太宗闻其言,喜形于色,谓群臣曰:‘……及见魏征所论,始觉大非道理。’”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感情色彩】
褒义词
【近义词】
眉飞色舞、喜上眉梢
【反义词】
闷闷不乐、忧心忡忡、不露神色、声色不动、喜怒不形于色、心如铁石、忧形于色
【成语结构】
主谓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成语故事】
南北朝时期,魏国大臣高允深受皇帝的宠爱,在他暮年时期,他坚信自己能活到100岁。一次得了小病,家人给他请大夫看病,他始终坚持料理政务。皇帝派人给他送去很多礼物,估计他活不多久了作为办丧事用。高允喜形于色,认为皇帝对他无微不至。